水城东昌“廉”花香

《中国纪检监察报》
2011年4月25日

聊城市东昌府区,居鲁西、临黄河,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闻名遐迩的江北水城。近年来,该区大力加强廉政建设,全方位唱响“清风正气”歌,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廉洁之花”在东昌大地上散发出阵阵清香。

示范辐射,创先争优

“现在,道口铺办事处高马村的村两委班子评价体系、堂邑镇的农村社区廉政文化广场和刘庄村的集体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制度已成为全区农村廉政建设的样本,这些示范村日益显现出强大的辐射、带动作用。”谈及开展得如火如荼的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创建活动,东昌府区委常委、纪委书记王奎龙如是说。

为建立起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更加适应的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长效机制,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该区组织开展了“网格式”走访调研活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制定了《关于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活动实施方案》和《实施细则》,并紧锣密鼓地开展了创建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活动。他们先在道口铺办事处高马村进行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试点,通过与“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示范村”、“争星晋级五好村”、“文明村”、“五好家庭”等创建活动相结合,把廉政文化建设各项活动寓于农村文化建设、民主管理、为民服务和文明家庭创建等各项经常性工作中,使党风廉政建设深入人心。又在试点的基础上,召开了全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现场观摩会,组织全区各村现场观摩学习,充分发挥了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到目前为止,该区已创建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

54个。日前,聊城市全市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现场观摩会在该区召开,该区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在全市范围内起到了一定的示范辐射作用。

监督到位,凝心聚力

201075日,村主干道铺设四节排水管,共计240元;雇用挖掘机每小时收费60元,共计180元;杂工40元,共460元;826日,两个修理工给第三小队修理机井支出工钱100元、饭钱50元,砂石、水泥料钱100元,共250元;912日,缴纳计生服务宽带费450元……”这是于集镇林庙村的记账单。每个季度过后,该村林兆洪都会和其他群众代表以及村级党风廉政监督员刘丙生来到村委查账。

为规范村两委施政行为,构建村干部权力阳光运行机制,推进村级勤政廉政建设长效管理,该区围绕村级重大事务的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科学制衡权利,在各村创设了村务监督委员会,使群众的监督权真正落到了实处,促进了村级管理的民主化,有效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该区还把纪检工作的“触角”向村级延伸,在全区960多个行政村设立了党风廉政监督员,规定了议事、监督、理财、信访矛盾处理四大职责。各镇、街道纪委通过召开党风廉政监督员会议听取情况汇报,对监督员报送、反映的事项优先督办,并在10个工作日内反馈情况。

廉政文化,涵养底气

堂邑镇文庙社区利用“堂邑春秋”展厅建立农村党员廉政教育基地,既有历史上清官的勤政廉政事迹,又有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的内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龙头凤尾花杆舞”形式的《十劝夫君》、《清风明月东昌魂》、《廉政建设在俺校》等一批反映农村基层干部勤政廉政事迹的原创戏剧,通过廉政文化下乡活动成为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有效载体。而这只是该区确立“大文化”理念,强力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的两个缩影。

廉政文化彰显的是廉政特色,激扬的是文化力量。在推进廉政文化建设中,该区每年突出一个主题,讲廉课、读廉书、看廉片、唱廉歌、听廉政报告、搞演讲、办比赛,一次次有力的教育冲击波,使党员的党性党纪得到加强。为营造廉政文化氛围,他们以“东昌府廉政网”为主阵地,开辟“六进动态”、“廉政文化大观园”、“廉政展馆”等一大批专题栏目,10余个区直部门相继开通了廉政网页,及时宣传报道廉政建设的新动态、新做法,成为传播廉政文化的重要阵地。在重大节假日来临之际,他们通过信息平台,向党员干部发送廉政短信,让大家在无形中受到廉政的熏陶和教育。

一首首激浊扬清的廉政歌曲,荡气回肠;一幅幅风趣幽默的廉政漫画,寓意深刻;一个个耐人寻味的廉政故事,催人奋进……东昌府区因地制宜,打造廉政文化景观,在办公室、走廊、楼道等显要位置,处处可见悬挂的廉政格言、警句、绘画作品,时刻提醒、警示党员干部一身正气上班来,两袖清风回家去。

廉政文化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进企业、进农村活动开展以来,东昌府区共创建命名了71个廉政文化示范点,制作了1000多块廉政公益广告和廉政警示牌,以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背景,配以图文并茂、寓意深刻的廉政公益广告词,在全社会营造了廉政文化的浓厚氛围。

(通讯员:张张树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