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大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通报,公布3起计量器具违法典型案例。对消费者来说,商家“缺斤短两”可以用脚投票;对商家来说,曝光后大概率会被消费者唾弃,是一次严重的“诚信危机”;对当地营商环境来说,设想外地游客来此购物瞪大眼睛盯着电子称,则会大大降低该地的市场环境诚信度,玷污了营商环境的“金字招牌”。
诚信是立身之本、生财之道,人道酬诚、商道酬。看似电子秤出了“鬼”、实则是童叟无欺的“道”出现了“缺斤短两”。重塑诚信形象已成为商户必须应答的一次“补考”,也成为了当地政府必须通盘考虑、抓紧补救的“必答题”。
架好解剖麻雀“显微镜”。“一叶知秋、一事成镜”。当地市场监管部门甚至其他执法部门要静下心来、围坐一起,把案例作为“切片”放在镜头下仔细观察,看清楚案件查处的过程、商家的惯用手法、是不是这只是冰山一角、是否存在监督执法不认真、走过场甚至徇私枉法现象,该如何从点到面进行整治。对于当地政府来说,要充分认识到市场诚信环境就像湿地一样,是营商环境的“净化器”。要压实各类市场的行政执法部门责任,在日常监管中严厉打击销售伪劣商品、缺斤短两等失信现象,对违法经营者进行多方惩戒,特别对性质严重的要实行市场强制退出机制。只有把“小事”解决好了,才能澄澈事关营商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大环境”。
拿起他山之石“反光镜”。今年10月笔者在杭州购置一桶土家族自酿散白酒后,鉴于不能携带上高铁,打算寄物流时被告知马上开亚运会散白酒禁运,只能试着找酒铺协商退回,没承想店主全额退款,就说了句“没事的,下次再品尝”。一个小酒摊折射出杭州近悦远来的市场诚信环境和营商环境,让人心悦诚服、逢人赞叹。当地政府要缩小与先进发达地区的经济差距,必须抓实抓细抓小营商环境建设,加强市场信用体系建设,防止出现“破窗效应”,进而演变为“劣币驱逐良币”,使营商环境蒙上“雾霾”。
举起未雨绸缪“望远镜”。作为“局外人”的外地政府也切莫当“看客”“说客”,说不定缺斤短两的“鬼秤”会游弋到自己的地盘上。所以,要举起“望远镜”,增强前瞻思维、未雨绸缪,以案镜鉴、以案促改、以案促治,抓紧组织一次对市场诚信问题的专项整治行动,及早消除“鬼秤”、补齐诚信的斤两,才能涵养营商环境的“绿水青山”,换来经济发展的“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