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央多次强调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除了“文山”变种、“会海”翻新、“数字”走样等突出问题,阵地“挂牌”也是问题之一。不少部门打着“服务向基层延伸”“打通最后一公里”等旗号,向乡村延伸部门触角,仿佛挂了牌子,有了阵地,就有了服务。实际上,挂牌数量多、种类杂,却虚名多、实效差,墙上形式主义让基层难以喘息。
“挂牌”都只想挂在群众多、位置好的阵地,导致有的地方挂满了牌子,却不见有什么服务送来,影响了群众的观感和口碑。不少村干部说,“牌多帽多”、分身乏术,导致形式主义的虚活不能不干,群众实事无暇顾及。基层干部期盼少挂牌子,少堆责任,多帮解套子,多帮破难题,因此挂牌整治迫在眉睫。
抓实重点,打好挂牌整治攻坚战。对办公场所挂牌情况逐一自查自纠,摸底排查登记,对规定范围外的机构牌子一律摘除,确保做到“底数清”“分类清”“管理清”。从实际出发,制定一套更完整科学的准挂机制:明确挂牌内容,规范挂牌数量,制定挂牌标准,加强挂牌管理。对于没有必要挂的牌子坚决不挂,对于有必要挂上的牌子,需要打破壁垒,协调规划。
压实责任,打好挂牌整治组合拳。成立挂牌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职务,制定工作方案,细化工作措施,明确整治目标、整治重点、以及摘牌时间,由督查小组对挂牌情况进行实地验收,确保将挂牌整治工作落到实处。各级党委和纪检监察机关应坚持把挂牌整治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通过“以打开路强震慑,以案促改建机制,挂牌整治防复发”等多项举措,打好“惩治防”组合拳。
强化监督,打好挂牌整治监管牌。牌子减下来,不代表基层阵地的服务也减下来。从源头统筹牌子、统筹“考核”,更要统筹协调服务资源。把挂牌乱象纳入监督举报内容,公布监督举报电话,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定期开展挂牌整治工作“回头看”确保牌子取得下、服务有保障、问题不反弹。真正将群众喜欢的需要的服务有步骤有计划地送到基层阵地去,切实做到减牌不减服务,以更高质量的工作成效,赢得基层群众的好口碑。
挂牌整治是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更重要的是对基层干部有更多理解,给繁杂的基层工作更多支持。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须在“减负、免责、强权、赋能”上做文章,把有限的资源花在“刀刃”上,把基层阵地还给基层,让基层干部少点应付、多干实事,确保真抓实干、画龙点睛,切忌虚头巴脑、画蛇添足。(闫寺街道纪工委 张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