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廉之花沁东昌
发布时间:2010/12/9 信息来源:聊城日报 文字大小:
大 中 小 浏览次数:5464
2010年11月29日
《聊城日报》
廉洁扬正气,清风拂面来。初冬时节,漫步东昌府区城市乡村,一股股“清风”迎面吹拂,令人心舒气爽,精神振奋。近年来,东昌府区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廉政建设,全方位唱响了“清风正气”廉政歌,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廉洁之花”正在东昌大地上散发着阵阵清香。
示范辐射 勤接 “地气”
“现在,道口铺办事处高马村的村两委班子评价体系、堂邑的农村社区廉政文化广场和刘庄村的集体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制度已成为全区农村廉政建设的样本。这些示范村在创建过程中形成的富有时代气息和本土特色的做法正日益显现出其强大的辐射、带动作用。”谈及开展得如火如荼的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创建活动,东昌府区委常委、纪委书记王奎龙高兴地说。
为建立起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更加适应的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长效机制,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东昌府区开展创建示范村活动。他们确定了“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的工作思路,先在道口铺办事处田庙管区高马村进行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试点工作,在试点取得成功的基础上,又在高马村召开了全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现场观摩会,组织各村现场观摩学习,充分发挥了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目前,该办事处除田庙管区的高马村外,仙庄、四家李、王月河村等也成为其他
3个管区的示范村,全区共有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54个。
事事监督,凝聚 “人气”
“
7月5日,村主干道铺设排水管,一共四节,共计240元;雇用挖掘机收费60元每小时,共计180元;杂工40元,总共460元;8月26日,第三小队修理机井,两位修理工工钱100元;饭钱50元;砂石、水泥料钱100元,总共250元;9月12日,缴纳计生服务宽带费450元……”日前,于集镇林庙村62岁的林兆洪照例来到村大队部查看账目。每个季度过后,他都会和其他3个小队的群众代表以及村级党风廉政督查员刘丙生来这里替群众“摸清”村里开销流向。
如何长期不懈地以“勤廉”的标准规范村级运行?东昌府区紧贴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实际,围绕村级重大事务的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科学制衡权利,在全区创新设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同时,设立了村级党风廉政监督员,规定了其议事、监督、理财、信访矛盾处理四大职责。各乡镇及街道纪委通过召开党风廉政监督员会议听取情况汇报,对监督员报送、反映的信访件优先督办,并在
10个工作日内反馈情况。目前,全区960多个行政村已全部设立了党风廉政监督员。
廉政文化,涵养 “底气”
堂邑文庙利用“堂邑春秋”展厅建立农村党员廉政教育基地,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龙头凤尾花杆舞”形式的《十劝夫君》、《清风明月东昌魂》、《廉政建设在俺校》等一批反映农村基层干部勤政廉政事迹的原创戏剧在农村上演……东昌府区积极挖掘、整理各类历史文化名胜中蕴涵的廉政文化资源,建立了一批廉政文化教育基地,而这只是该区确立“大文化”理念、强力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的一个缩影。
廉政文化彰显的是廉政特色,激扬的是文化力量。在推进廉政文化建设中,东昌府区每年突出一个主题,讲廉课、读廉书、看廉片、听廉政报告、搞演讲、办比赛,通过一次次强大的教育冲击波,使党员的灵魂得到了净化,精神得到了洗礼。为营造廉政文化氛围,他们以“东昌府廉政网”为主阵地,开辟大批专题栏目,
10余个区直部门相继开通了廉政网页,及时宣传报道廉政建设的新动态、新做法,成为传播廉政文化的重要网络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