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监督执纪利剑 切除医疗卫生领域病灶

8月,山东省纪委监委召开动员部署会,纪检监察机关配合开展全省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一场席卷医疗卫生领域的反腐风暴拉开了序幕。

医药领域与粮食安全同等重要,几乎每一个老百姓都关注。医药领域的贪腐不但制约了医疗卫生行业的发展,扰乱了市场秩序,同时侵害了消费者切身权益,加重了群众医疗负担,激化了医患矛盾,对医疗卫生系统行风和医者职业道德也造成严重侵蚀。因此,配合开展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是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实践检验,是净化医药行业政治生态、推动医药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回应群众关心关切、维护群众切身利益的具体行动。

重拳出击,强化震慑作用。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是民之所想、民心所向,必须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刮骨疗毒的勇气向医药腐败开刀亮剑。要不断加大执纪执法力度,持续释放“利剑高悬”的强大震慑,紧盯医药行业机构重点人员、重点领域、重点环节,让心存侥幸者丢掉幻想、迷途知返。要织密监督执纪的大网,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严厉打击医药企业、医药代表腐蚀围猎医务人员的不法行为,最大限度增加医药企业、医药代表违法成本,从源头上铲除“以药养医”的土壤,遏制违纪违法问题发生,重塑天朗气清的医疗生态,还给老百姓一个风清气正的就医环境。

有的放矢,抓住关键少数。医药领域涉及到医疗机构、患者、药企、保险、多个行政机关等多个主体,系统相当复杂和特殊。纪检监察工作开展要能推进、有突破,将医疗反腐落实到位,就要抓住关键少数,不能让医生群体人人自危,在舆论中“污名化”整个群体。作为医疗机构中的“关键少数”,院长、书记的权力寻租空间大,是行贿人重点“围猎”的对象,其腐败行为也会影响到医疗机构内部的其他人员和整体风气。因此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要有的放矢,重点关注重点领域、重点部门的关键少数人,加大日常监督、民主监督、审计监督、公众监督力度,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监督矩阵,切实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完善新时代纠风塑纪工作体系,建立反腐倡廉长效机制体制。

治病救人,重塑廉洁从医文化。任何领域的反腐工作,都是既要治标又要治本,为廉洁奠定稳固基础,最终实现彻底反腐,这就考验我们的决心和智慧。对于腐败存量,要坚持实事求是,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最大限度地教育人、挽救人、感化人。一方面要提倡树新风树正气,强化正面典型的宣传推广,树立行业标杆,同时也要深化以案促改,以案为鉴,加强警示教育,同时建章立制堵住廉洁缺口,提炼经验做法,形成廉洁医疗文化,确保建成廉洁医药长效机制,赢得广大群众和医护工作者的理解与支持,也为其他行业彻底反腐创造经验。


斗虎屯镇纪委 张恩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