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曾是我们敬重的白衣战士,救死扶伤,保家卫国,在国家需要的时候义无反顾,挺身而出。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医药领域腐败问题不断变异升级,形成了一个“全链条”腐败模式:从药品、器械、耗材的采购、入库、使用,到医疗服务的诊断、处方、收费,再到学术会议、培训班、论文发表等方面,都存在着各种形式的回扣、贿赂、利益输送。这些腐败行为不仅损害了国家和社会的利益,也侵害了患者和正常展业医生的权益。医疗系统反腐已经迫在眉睫,只有彻底清除医疗领域的害群之马,才能真正让医生回归初心,让患者安心就医。
紧盯“关键环节”,在思想上“放射治疗”。医疗行业相对封闭、专业性强,且利益诱惑大、外部监督难。纪检监察机关应紧盯药品、医疗设备、医用耗材等采购及医院工程项目承揽等易发生违纪违法行为的“关键环节",通过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实行“一把手"权力清单制度,落实“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和票决制度,严格遵循民主集中制、四个不直接分管、末位表态要求,实施定期岗位轮换和多元任职审计等方法,同时定期开展提醒谈话等形式进行“放疗",对医院党员领导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进行“局部治疗”,进而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和纪法教育。
坚持“严打开路”,严厉打击腐败行为。纪检监察机关要突出对医药领域各部门“一把手”和领导班子成员的监督,压实“一把手”第一责任人责任和领导班子成员的“一岗双责”,推动各级领导干部严格自律的同时,严管其辖、严负其责。要强化案件查办,紧盯医药领域腐败问题,聚焦“关键少数”、关键岗位、关键环节,重拳出击、严肃惩处,形成惩戒治腐的强大声势和有力震慑。要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彻底破除医药领域权钱交易关系网、铲除违纪违法行为利益链。要准确把握政策策略,既要形成震慑,又要审慎稳妥;既要解决问题,又要稳定人心;既要铲除腐败,又要保证医疗卫生服务有序进行。
强化“精准监督”,形成强力震慑。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强政治监督,旗帜鲜明讲政治,认真履行监督基本职责,拿出过硬措施,确保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地见效;要推动以案促改,同步查办案件“撕扣子”、同步查找问题“揭盖子”、同步督促整改“开方子”、同步警示教育“挖根子”,既要严肃查处违法乱纪问题,又要找出制度障碍和机制梗阻,还要注重加强行风建设和纪法教育,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新局面。
医药反腐风暴是一场及时雨,是一场必要的清理。它既是对医药领域腐败分子的惩罚和震慑,也是对医疗行业制度的改革和完善。通过有力度的医药反腐,让医疗环境得到净化,让医生在阳光高薪下回归初心,让患者在公平公正下安心就医。
广平镇纪委 王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