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初心使命,秉廉铿锵而行——观《放纵的贪欲》有感

一乃万物之始,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有一个由小到大,从量变到质变的演变过程。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初之不慎,后患无穷。——题记

彼时,他是勇于创业的开拓者,但人情“闸门”的松动,让他原本光明的前程毁于一旦;彼时,他是基层一线的干事者,但金钱美色的驱使,让他彻底丧失的伦理纲常。

他们,是一直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水城人,他们,是曾经工作在我们身边的党员领导干部。从最初的有理想有抱负,到渐渐淡漠意识、滥权营私、利欲熏心,走上穷途末路,初心的蒙尘,信念的滑坡,行为的越界,最终毁掉了自己的人生。

当下,我们正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何谓初心?《华严经疏》解释说:“初心为始,正觉为终。”“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说法即从此演化而来。唐代白居易《画弥勒上生帧记》中写道:“所以表不忘初心,而必果本愿也。”意思是说时时不忘记最初的发心,最终一定能实现其本来的愿望。初心,就是我们做事做人的原始动力、原始心愿。

观看了市纪委市监委拍摄警示教育片《放纵的贪欲》后,可以发觉邬美忠等人的腐化历程皆源于初心的蜕变。明朝张瀚初任御史时,参见都台长官王延相。王延相没有大谈为官之道,只给张瀚讲述了一件事:雨后乘轿进城,轿夫穿的是双新鞋,起初他小心翼翼择地而行,生怕弄脏了新鞋,后来不小心踩进泥水里,便不复顾惜。

古语有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在刚进入岗位时,都想着“一尘不染”“清正廉洁”,留得身前身后名,可随着身处职位渐高、手中权力越大、面对诱惑越多,便丢掉了初心、迷失了方向。人生第一道“防线”被突破了,往往会“兵败如山倒”;人生第一道“闸门”一旦打开,欲望的“洪水”便会一泻千里。

我是东昌府区宣传工作战线上的普通一员,虽然不是身居要职、手握重权,但加强自身思想行为自律、规范和内省的要求却丝毫未敢懈怠,尤其是在面对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的大环境,更要做到慎独慎初慎微,培养和强化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意识和能力,让自己光明正大的跨步向前,在成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慎独,提升党性修养。“慎独”是对党员干部修养的最直白检验。“慎独”一词出自《礼记•中庸》,是中国古代儒生修身养性的一条准则,指君子在别人看不见的时候,听不见的时候,即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也能谨慎自律、操行自守。对党员干部来说,“慎独”务必要做到“三个”加强。首先是要在常学常新中加强理论修养,通过理论学习,特别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努力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真正用其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其次要在细照笃行中加强道德修养,做官先做人,为官重修德,要注重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在立德上下功夫。再次要在真学真信中加强政治修养,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之“钙”,要始终坚定政治信念,坚守政治原则,增强政治定力,唯有政治上坚定清醒,才能观大势、谋大局、成大事,志存高远,砥砺修行,不断磨炼自身的意志力和自觉性,从而在欲望、诱惑和利益面前,稳如泰山、坚如磐石,始终保持强大的自制力。

慎初,把好行为关口。“初之不慎,必有后患”。“第一次”是诱惑,也是考验,是“缺口”,也是“关口”。对晋升领导职位不久的我来说,开启人生的新篇章,必须认真对待“第一次”,高度警惕“第一次”,果断拒绝“第一次”,坚决守住“第一次”。像邬美忠等人一样,他们都是从第一次吃请、第一次收礼、第一次办事开始,逐渐走向深渊。要时刻谨防“温水煮青蛙”,在加强业务知识学习的同时,更应该注重筑牢思想防线,要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生活习惯,系统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中央八项规定《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习近平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论述编摘》等,切实增强自身党性修养,提升严以律己品质。

慎微,增强规矩意识。“不矜细行,终累大德”。事物的发展总有一个从小到大、由轻到重、自少到多的过程。在现实中,作为基层党员干部对疾风暴雨似的腐蚀往往能够抵御,但对润物无声似的侵染却有疏于防范的危机,而一些大问题、大错误往往是由小问题、小毛病而引发的。防微杜渐,就要铭记“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的道理,践行“细节决定成败”理念,坚持三省吾身,时时刻刻、事事处处把握好自己,“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拒毫末之错于千里之外。

古语云,“舟必漏而后入水,土必湿而后生苔。”做好“防漏”与“除湿”是洁身自好的关键。作为东昌府区34000多名党员中的一员,今后将一如既往筑牢思想防线,守住人生底线,不触法律“红线”,以尽心、尽职、尽责的工作,为新时代东昌府区的高质量发展和东昌府人民更美好的生活做出自己的贡献。(东昌府区融媒体中心党组成员、副主任 席真)